從2017年向國內多家大型公募機構進行量化策略授權,到2021年獲得外資私募牌照,再到研發多個大類主流量化私募產品,近年來,知名外資私募上海銳聯景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銳聯景淳”)在中國市場的深耕步伐穩健向前。日前,銳聯景淳創始人、首席投資官許仲翔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內以中高頻交易為代表的量化投資策略持續趨于擁擠,超額阿爾法收益衰減的趨勢不斷顯現,對比海外成熟市場發展經驗來看,A股市場偏低頻的“基本面量化策略”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厚積薄發深耕中國量化投資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銳聯景淳,是由知名外資機構銳聯財智通過香港銳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控股的外資私募機構。作為銳聯財智的創辦人、銳聯景淳的掌舵者,許仲翔同時也是RAFI基本面量化策略的聯合發明人和智能貝塔(Smart Beta)策略的開拓者,是業內公認的頂流量化管理人。
許仲翔介紹,銳聯財智早在2008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是最早與中證指數公司合作將Smart Beta投資策略帶入中國的國際投資機構。2017年,銳聯財智與華夏基金等多家頭部公募基金共同開發了基于A股市場的Smart Beta策略,并進行了相關策略授權。截至目前,公司在國內公募端授權的相關策略基金產品規模達90億元左右。過去十幾年,伴隨中國市場的結構以及經濟周期變化,許仲翔也在一直觀察分析市場的變化,匯聚到相關A股的量化投資研究之中。
在2021年8月獲得外資私募牌照后,銳聯景淳的公司架構和投研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公司員工人數近30人,其中約一半為投研人員,公司核心投研團隊具有在海內外市場量化投資領域的豐富投資經驗。與此同時,銳聯集團在資金端不僅有境外的養老金、主權基金等“海外長錢”,在境內也在銀行、券商、信托等三方機構進行了渠道布局。從產品線來看,銳聯景淳的策略主要包括量化指增和多資產配置兩大類,投資標的包括股票、期貨、金融衍生品、債券等。近年來,國內量化投資行業飛速發展,在全行業資產管理規??焖贁U張的同時,有關“賽道過度擁擠”“超額收益明顯下滑”的觀點也日益增多。對此,許仲翔表示,過去幾年中國量化投資的發展壯大主要依托于高頻量化策略,特別是類似2019年、2020年散戶交易非?;钴S的年份,高頻量化在市場情緒亢奮的環境下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但隨著國內量化行業規模突破萬億元、頭部量化私募規模接近千億元,全行業乃至大量頭部私募的超額收益必然會明顯下降。對比美國等海外發達市場的經驗來看,隨著賽道的持續擁擠、同業在高換手價量因子等方面的激烈比拼,相關阿爾法收益大概率會持續遞減,行業將會持續向中低頻、非價量因子等方向發展。
基于這樣的行業理解,以及在美國等海外市場的長期投資經驗和投資觀察,銳聯景淳從自身的競爭力優勢出發,將公司的量化策略錨定于“基本面量化”。許仲翔透露,公司的股票基本面量化策略,雖然同樣對標于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主流指數,但年換手率在10倍以下,遠遠低于目前國內動輒年換手率100倍、200倍的主流量化策略。公司的基本面量化,更多是用科學量化的體系和方法,篩選投資者關注度不高、投資價值和成長性被低估的公司,這種策略尤其適合“長期有耐心的大資金”。從過往兩年來看,公司主推的滬深300指增策略產品,在各個年度上顯著跑贏了對標指數。
此外,對于公司在量化投研上的特色,許仲翔進一步概括,銳聯景淳相關差異化優勢包括:過往長期專注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深耕中國市場十多年的經驗總結、海外經驗在國內的適用等。
今年以來,A股市場較2022年明顯復蘇。許仲翔表示,今年以來的市場反彈,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面和投資積極預期所驅動,還沒有進入“由基本面驅動的階段”。此外,近期陸續爆發的歐美少數銀行危機事件,并不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系統性風險,相關消息面事件從某種程度上,反而給中國市場帶來一定機會。對于今年的量化產品投資,許仲翔表示:“我個人喜歡指增策略,一方面是因為在市場低位的時點,持有底層指數性資產在貝塔收益上絕不會吃虧;另一方面,相對于其他策略,指增策略帶來阿爾法收益的增厚也更為穩定。在市場自低位向上之后,兩者收益的疊加往往非??捎^?!本湍壳皝砜?,許仲翔認為,在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估值優勢依舊的背景下,當前仍然是指增策略較好的投資時點。銳聯景淳更愿意選擇在市場的低潮期,或是市場經過長時間盤底之后,發行指增產品。許仲翔同時表示,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持續進化, “資金也越來越聰明”。正是由于基本面因素的作用越來越大,市場個股的結構性分化也變得更為突出。從這個角度上看,未來的中國市場環境,將會更加有利于基本面量化策略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