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聯財智創辦人兼首席投資官許仲翔:海外資本加倉中國資產意愿增強 ESG投資日益貼近“中國國情”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陳植 上海報道
2023-01-06 16:12

記者了解到,多數華爾街基本面量化策略對沖基金的超額收益達到5%以上。

管理約270億美元資產的銳聯財智創辦人兼首席投資官許仲翔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這背后,是基本面量化策略的價值因子與低波動性因子發揮了作用,這兩個因素令基本面量化策略基金主要配置能源類等價值股,避開了科技股大跌風波,且去年能源類股票表現不錯,令整個基本面量化策略呈現不錯的抗跌性。

但是,隨著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令歐美股市趨于持續下跌,加之原油天然氣價格下跌令能源類股票股價回落,今年基本面量化策略能否繼續呈現抗跌性,仍是未知數。

許仲翔坦言,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令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的幾率上升,歐洲股市同樣因歐洲宏觀經濟衰退風險而趨于下跌。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海外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高于去年。

但記者了解到,歐美投資機構ESG評估標準與中國存在著某些差異,無形間影響他們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步伐。

許仲翔表示,銳聯財智正用自己獨特的中國ESG投資標準,說服海外投資機構持續投資中國。

“事實上,鑒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與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的較高比重,海外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占比理應在10%-15%,較他們當前的投資比重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彼嬖V記者。盡管海外資本加大配置中國資產的步伐未必一帆風順,但可以預見的是,全球資本加倉中國資產的趨勢不會改變。

AI與基本面量化策略日益“融合”

《21世紀》:隨著科技與金融的日益融合,目前基本面量化策略在引入金融科技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

許仲翔:近年金融科技對基本面量化策略的最大影響,是因子數量的不斷擴容。以往這些對沖基金可能只有數十個因子,但現在他們的投資模型因子可能超過200個,而且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不少對沖基金還在不斷擴大因子數量,通過AI研究不同因子之間的非線性互動相關性。

但是,一個運營成功的基本面量化策略,不是因子數量越多越好,反而一旦出現數據分析錯誤,就容易自己掉入未知的投資風險。所以基本面量化策略對沖基金要做的,是對AI研發出來的各類投資模型進行“追溯與思考”,了解這些AI投資模型內在的投資邏輯,以及不同因子之間到底存在怎么樣的投資邏輯。舉個例子,比如在A股市場,有些AI技術會將個別國有企業納入價值因子,但通過一段時間投資發現,這些國有企業A股未必呈現上漲趨勢,這時基金經理就需要分析上述結論是否存在差錯。

其實,現在華爾街很多資本也變得“聰明”,他們知道很多基本面量化策略里的AI投資模型存在“黑盒子”狀況(沒人知道具體的投資模型與投資邏輯),因此他們在決定是否投資前,會詳盡了解這些AI投資模型里各個因子的相關性與投資邏輯,作為投前盡職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近年基本面量化策略蓬勃發展,是否創造龐大的另類數據需求?華爾街對沖基金如何通過比拼另類數據獲取研發能力,構建新的競爭力壁壘?

許仲翔:不僅僅是基本面量化策略,整個量化投資領域的興起,都在創造日益龐大的另類數據需求。但我們也看到,隨著越來越多華爾街基金都在積極采集另類數據,目前另類數據呈現同質化狀況。于是,華爾街對沖基金都在竭力尋找別人沒有的另類數據,或者對另類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找到別人尚未察覺的投資價值。

對此眾多基本面量化基金也在做很多新的探索嘗試,比如通過自然語言分析技術,將很多文字性數據轉化成可分析的知識圖譜。比如上市企業財報里的一些文字性表述,可能隱含了他們對未來業績增長的看法;還有交易所的一些公告可能涉及針對某些上市公司調查的文字性表述,都可能對股價產生潛在影響;基金經理需要通過AI技術將這些文字轉化成可分析的數據,作為新的另類數據納入基本面量化投資模型,形成更好的投資決策精準性。 

 中國基本面量化策略的漫漫征途

《21世紀》:近年,中國私募基金也在積極探索基本面量化策略模型研究。相比華爾街比較成熟的基本面量化策略投研體系,國內私募基金如何取長補短?

許仲翔:目前,中國境內研究基本面量化策略的私募基金仍然比較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A股市場散戶交易占比較高,不少私募基金可以通過T+0/T+1量價投資策略獲取不錯的投資回報。

但在歐美市場,由于散戶交易的占比較低,所以對沖基金都開始研究相對低頻的基本面量化交易策略,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與估值上升獲取穩健的投資回報,而不是靠市場錯誤定價獲取交易性收益。

未來,隨著中國A股市場的機構化程度不斷提高,機構資金越來越多,散戶交易占比不斷降低,境內私募基金也會意識到未來的投資盈利,主要來自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與估值上升,對基本面量化策略的研發力度持續加碼。

《21世紀》:隨著A股波動加大,國內高凈值人群開始青睞那些能不受市場波動影響而創造穩健回報的私募產品,這會不會給基本面量化策略發展帶來新契機?

許仲翔:我個人建議國內高凈值投資者不應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無論是股票多頭,還是市場中性、CTA、基本面量化策略,都應該配置。因為股票市場投資風格與熱點每年都在切換,沒人知道今年或明年哪個投資熱點會興起,因此分散化配置是降低風險與捕捉市場熱點的有效辦法。

此外,投資者還要注意不能“盲目追漲”,如今很多高凈值投資者都喜歡投資那些業績已經大幅上漲的私募基金,但事實上,某些私募產品業績大漲同時也蘊藏著更高的投資風險,容易出現凈值大幅回調,因此追漲式投資同樣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

其實,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私募產品引入不同策略,幫助投資者在瞬息萬變市場環境獲取更穩健回報。此外,投資者還不能只看私募產品的超額回報有多高,因為華爾街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當一款對沖基金產品在牛市期間超額收益很高,但在熊市期間超額收益極低,是不能產生如此可觀的復利收益。相比而言,一款無論牛市熊市都能創造穩?。幢爿^低)超額收益的對沖基金產品,復利收益效應反而相當可觀。銳聯希望能通過這款指數增強產品,將這種穩健復利收益理念傳遞給中國財富管理市場。

海外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熱情升溫

《21世紀》:受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等因素的影響下,去年美股跌幅較大,是否對基本面量化策略整體收益構成明顯沖擊,引發華爾街資本的贖回潮?

許仲翔:去年多數采取基本面量化策略的對沖基金比較抗跌,行業超額平均收益在5%以上,原因是基本面量化策略的兩大主要因子是價值因子與低波動因子,這意味著多數基本面量化策略對沖基金主要投資價值類與具有低波動性美股資產,很少涉足科技股等成長股投資。鑒于去年標普500指數(價值股為主)跌幅明顯低于納斯達克(科技股為主),且不少能源類價值股去年表現相當不錯,令基本面量化策略對沖基金的抗跌性增強。

但是,盡管基本面量化策略對沖基金呈現一定的抗跌性,但沒有大量資本流入避險。原因是當整個美股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眾多華爾街資本配置美股的意愿下降,導致眾多投資策略都面臨資金流失問題,包括基本面量化策略。所幸的是,目前我們還沒看到大量資本從基本面量化策略基金贖回,表明不少資本對它抗跌性的認可。 

《21世紀》:2023年,哪些歐美經濟發展風險需要密切關注,是否會造成歐美金融市場超預期劇烈波動?

許仲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較大,因此美國金融市場的看跌情緒依然較濃,或許會給美股市場造成超預期的下跌沖擊。

這背后,是經歷去年大幅下跌,目前美股平均市盈率仍然達到約20倍,有人會說相比此前的40倍市盈率,目前美股已經大跌,或許存在反彈空間。但事實上,美股的長期平均市盈率為18倍,目前美股估值仍然偏高,加之在經濟衰退期間,美股平均市盈率可能會回落至14倍左右,這也是目前華爾街不少資本認為美股在經濟衰退沖擊下仍可能超預期下跌的主要原因。

概括而言,美股尚未充分反映美國經濟衰退的沖擊。中國A股恰恰相反,目前A股市盈率處于歷史低點,且市場普遍認為中國A股估值已經反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最壞沖擊”,反而令A股更具底部特點。

至于歐洲經濟,今年歐洲宏觀經濟仍將面臨較大沖擊,包括俄烏沖突的地緣政治風險影響,通脹狀況依然高于美國,能源供給仍存在不確定性等,所以盡管歐洲股市市盈率低于美股,但歐洲金融市場因宏觀經濟衰退風險更大,仍然存在持續下跌風險。 

《21世紀》:你剛提到A股市場呈現底部特點,今年中國經濟恢復增長是否令更多海外資本流入A股市場?

許仲翔:不少歐美大型資管機構對A股等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的確高于去年。一方面是中國穩經濟舉措與疫情防疫措施優化,令全球對中國經濟穩健成長的預期不斷增加,吸引他們開始增持中國資產,另一方面眾多海外投資機構也在反思自己2022年的投資得失,比如自己是不是過度配置美股科技股,如今隨著美股科技股大幅回落,自己是不是需要重新回歸資產均衡配置,包括將更多資金投向經濟復蘇更加穩健的中國等亞太地區金融資產,以及南美洲與中東地區能源類股票等。因此,今年更多歐美資本會青睞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優質資產。

海外資本接受ESG投資“中國國情”

《21世紀》:如今,ESG正成為眾多華爾街投資機構資產配置的核心決策之一,目前基本面量化策略如何與ESG投資理念相融合,在融合過程出現挑戰需要解決?

許仲翔:基本面量化策略與ESG有很多相通之處。比如ESG強調企業治理,包括財務報表的完整性,公司制度的科學性,企業決策的透明度等,這些都與基本面量化策略里質量因子的評估標準極其類似。當然,我們也看到,ESG對環境保護的訴求,可能與基本面量化策略里價值因子的某些評估標準存在一些矛盾,因為價值因子囊括不少業績穩健成長的傳統能源類上市公司。因此我們也在不斷研究探索如何妥善解決這些矛盾。

此外,目前ESG投資理念落地的一大挑戰,是上市公司披露的ESG信息數據還不夠齊全,且可比性比較低,也給基本面量化策略融合ESG的建模帶來一些挑戰。比如此前一些歐洲企業被發現存在“漂綠”行為,這就需要基本面量化策略對沖基金更專業全面地收集處理分析很多上市公司數據,盡早洞察企業是否漂綠行為,避免被這些上市公司虛假數據所“誤導”。 

《21世紀》:我們也注意到,歐美投資機構對ESG的評估標準,似乎與中國企業在ESG方面的努力方向存在某些差異?作為一家積極引導海外資本投資中國的資管機構,銳聯是如何說服海外投資機構認可中國企業在ESG方面的努力?

許仲翔:歐美投資機構對ESG的評估標準,的確與中國企業有所不同,比如有些歐美投資機構會將企業是否聘用LGBT員工,作為評估企業踐行ESG的參考標準。但在中國,這不大符合中國國情。所以我與海外投資機構溝通時會強調兩點,一是你是否希望企業在ESG方面做得更好,二是資本是應該聚焦“表揚”優秀的ESG企業,還是讓全球不同國家企業在ESG方面做得更好。

因為如果資本只想投資那些優秀的ESG企業,只能投資那些已經去工業化且環境保護做得好的少數國家企業,但這種投資未必能促進全球企業在ESG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目前,很多海外投資機構認可我們的觀點,同意銳聯用自己的ESG評估標準作為投資決策。

目前,我也會和海外投資機構分享中國企業在ESG方面的努力,包括碳中和與環境保護,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讓更多人買得起房住得舒服),鼓勵員工生孩子多花時間陪伴家人等,很多海外投資機構也認為這些努力符合ESG精神,愿意投資相關中國企業,共同營造更和諧的社會氛圍。

 

(作者:陳植 編輯:方海平)